滨州现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互联网+”高效物流
“云上”助力打造西部物流开放新高地
依托于阁老坝货运场,由遵义市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2亿元,打造了一座占地9400亩的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新城将于2017年底闪亮登场,这有别于过去传统的实体、地面物流,而是涵盖了借助大数据建成的“云上物流”。眼下,一条“互联网+”高效物流下的创新发展之路,正在黔北大地延伸开来,这也将使遵义成为西部内陆物流开放的新高地。
依托A级数据中心打造一流的智慧物流新城
回望过去数十年,所谓的物流园其实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货场和仓库而已,一般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建起一批厂房,再交由各企业租赁使用经营。但即将建成的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打破了这种观念。
6月1日,遵义市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小宇在接受遵义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实现物流新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物流新城实行公司化运行,不沿用其他物流园区实行的“管委会”模式。物流新城的所有资产、资源将来全部由遵义铁投下属的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开展整体运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避免物流企业出现各自为阵的局面。
其实,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不止是一座新城,而是两座,一为“云下新城”,二为“云上新城”。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云上新城”的建设,紧扣了“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实现与全球互联互通”的总体战略定位,综合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使之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示范智慧物流新城。
同时,紧密围绕“互联网+”高效物流、供应链金融、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等建设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真正走上“互联网+”高效物流下的创新发展之路。
“建成后,云上物流新城包括了多个层次,其中基础为传统物流仓储,顶层为遵义最大的物流金融交易所,中间包含了配套服务、大数据中心、贸易金融物流服务。”遵义市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陆卫表示,物流新城作为一座智慧新城,其核心部分是按照国家A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的大数据中心。
“云上新城”推进顺利大数据中心将部分投用
既然是一座开放的智慧新城,不得不谈到大数据的运用。
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正是依托大数据建设,构建以物流产业链为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品信息、交通路网、货物运输、企业需求信息等行业数据,在“云上新城”实现各个物流环节的大数据融合,并以多业态呈现。
走进物流新城,记者了解到,目前,“云上”、“云下”两座新城的建设同步推进,一边是如火如荼的现场施工,另一边则是大数据中心平台的开发和打造。
唐小宇表示,目前,物流新城在建设中同步做好平台搭建,且进展顺利。今后,“云上新城”将融入
现代物流金融、物流大数据,并拥有数据集成、交换、交易等功能,加之培训、研发、检验检疫等平台进入后,“云上新城”就不仅是一个物流平台,更是一个公共资源管理平台,能为各级各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特别是物流金融功能,将会解决物流供应链上企业因资金不足而产生的困难,企业可以采用仓单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贷款,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采访时,记者来到建设中的物流新城大数据中心一期现场,见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贵州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吉介绍,大数据中心一期是今年必须完成的四个建设版块
之一,到8月底,园区内的核心路网纵一路、纵五路、横三路、横四路也将完成沥青路面铺设和绿化配套建设。
遵铁物流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力铭给记者介绍了大数据中心的基本情况。大数据中心一期有4层楼,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后,一期将在9月前投用部分服务器,全部建成后,共2800个机架,约3万台服务器,在今年9月之前,将投用120个机架,约1200台服务器,主要用于物流新城的智能化管理、经营、服务,以及助推“黔货出山”。
当整个大数据中心三期建成后,规模为8000机架,约8万台服务器,为国家级物流信息港,实现覆盖全国的物流数据网络。
“云上”加“云下”价格“洼地”造就物流高地
一直以来,由于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大部分地区因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铁路网分布偏少,物流成本过高,而遵义东临长三角,西临云南(包括东盟),北靠成都、重庆,南接贵阳,是全国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承接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将一改过去我市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各自分散独立发展的弊端,通过规划设计实现传统物流方式互融互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此同时,信息化、大数据作为黔北现代物流新城发展的一种支撑和手段,毫无疑问,接下来,遵义乃至整个贵州的物流业都将发生转变,此前遵义在现代物流上的空白也会得到填补。
说到遵义即将呈现的全新物流业,记者从遵义铁投了解到这样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物流新城投资152亿元,占地9400亩,物流周转量逐年增加,2018年4000万吨、2019年8000万吨、2022年达到一亿吨,物流新城全面投用后,可提供不少于2万个就业岗位。
唐小宇说,当物流新城的大数据中心三期建成后,将构建成一个物流数据网络,实现全国物流信息数据的集中、交换和利用,同时与有业务关联的国内园区、港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而远期规划,“云上新城”则会成为国际物流信息节点。
“说到底,物流新城建成后,由于配载空间利用充分,运输效率高,综合物流成本低,将在遵义形成巨大的洼地效应,从而稳定遵义物流新高地的地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物流成本不能单单按照距离来算,建成后的物流新城不仅可以让货品集中配货,成本更低,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还能通过“云上新城”实现信息互通,对运行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展示,包括园区内人、车、物、建筑、设施的静态和货运中的动态数据等。这样一来,小到一位货车司机都能享受到信息化现代物流带来的实惠,比如,当他从遵义配货去上海时,就能在平台实现数据交换、揽货,可以避免拉着少量的货跑一趟或空车回遵的情况,而这一切,依托“云上新城”即可实现。
今后,要实现将遵义打造成西部物流开放新高地的目标,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的“云上新城”和“云下新城”缺一不可。继2016年“互联网+高效物流”遵义峰会后,今年,我市将继续办好国际物流博览会及全球采购会,邀请更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共同探讨,搭建物流通道,扩大遵义及物流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黔货走出大山,让物流新城绽放最闪耀的光彩。